智慧医疗是指在诊断、治疗、康复等围术期,以及卫生管理、支付等环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设医疗信息完整、跨服务部门、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信息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医疗信息互联、共享协作、临床创新、诊断科学、管理高效、监管到位等功能。
在国家政策、技术的共同驱动下,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化和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智慧医疗体系正在形成,开始形成跨空间、跨部门的医疗数据融合应用雏形。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每次技术的革新都会带来医疗水平的飞跃,从人类理解细菌致病的原理,发明抗生素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先后出现了多种现代医疗设备如X光机、CT、核磁共振等各种用于辅助诊断和治疗的设备。可以预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而出现的人工智能必然会导致人类医疗历史的又一次飞跃。
2017年,国务院正式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分阶段设立了到2030年的“三步走”目标:到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到2030年部分技术和应用达到世界的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规划》中,已经把有关智慧医疗的两大项列入了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当中,也促使“智慧医疗”在2018年以来,迎来了大爆发。
要适应新一带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里面提出的智慧医疗,医疗行业还需面临三大挑战。
首先是系统互联、数据共享和资源互通。大部分原生医疗数据都还只是静静的躺在那里,没有被有效整合与利用。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成熟,各级政府和医疗机构在政策理念上的转变,社会资本更加理性、高效的投入;在保障病人隐私和医生权限的前提下,医疗资源就可以走上互联互通之路。
第二是政策和伦理方面。实验证明人工智能比大多数医生更能避免漏诊和误诊,尤其是在基层。这个结果令人兴奋,说明技术发展的步伐很快。但是人工智能给出的医疗报告是否真的可以作为诊断的依据呢?很多病人不会相信,这就是个伦理的问题。最应该去推广的人应该是受益的病人和那些医学专家们。
第三是“人工智能+医疗”创新产品的经济价值。若要实现智慧医疗落地,光有创新是不行的,还需要有经济价值。创新的过程需要注意三大要素:创新、价值和市场。只有这三者合一,形成一个运营闭环,创新产品才可以发挥真正的作用。
也就是说如果产品只有创新的服务模式,却没有盈利模式,那它依然不可以产生价值。比如现在很多医疗创新,就面临这样的问题。他们既做线上服务,又想办实体医疗机构,但事实上小型医疗机构是很难与传统医疗机构进行竞争的,如何利用新技术、新模式进行医疗数据的清洗、整合,然后再开发利用,这才是智慧医疗的发展方向。
智慧医疗的逐步落地,需要先解决资源整合、数据共享,舆论引导,运营闭环等问题,而政府也应该引导相关平台的建设,使智慧医疗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