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道,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是我对医院建设的一些体会。通过毫无保留的把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建设痛点和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舒涛
关于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09年,遵医二附院就开始和新蒲新区人民政府就规划建设进行了接触。2011年,政府决定把这个项目交给我们,在大量就医需求、老院区交通拥堵等因素推动下,政府希望我们一个是补齐新区的民生配套,另外也希望给市区减负。2012年我们开始认证,获批立项。2014年就开始动工,医院基本上是按三级综合医院的配置进行规划。新蒲新区已经有40万常住人口,而在这个区域没有一家三级综合医院,老百姓就医要乘车20公里赶到市区去看病。所以政府要求我们2019年3月1号必须完成。
医院计划分四期全部建成,目前一、二期工程已投用,包含:门诊楼建筑面积约8万平米,各类诊室408间,日接诊能力按10000人次设计;一期住院楼共12层,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开设床位818张;二期工程主要为辅助用房,含行政综合楼3.8万平方米、消毒洗涤中心楼5千平方米。将开展的三期8.6万平米,总投资6.8个亿。
即将建设三期住院楼
我们的学科基本上按医院学科整体来做,共开设专科44个。在设备配置方面,医院设备采购总值6.5亿元,共配备各类设备8428台,其中100万元以上设备117台。
遵医二附院利用原遵医大附院肿瘤医院整体搬迁优势,举全院之力做大做强肿瘤防治上下游学科,致力建设西部一流的肿瘤防治中心。此外,利用医院交通区位优势和完善学科体系,建设高标准现代化急救中心,组建黔北地区急救中心。我们希望把这两个学科打造成我们医院的龙头品牌,带动医院整体品质的提升。
公立综合医院对基础设施的要求
公立综合医院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有四点,包括符合多专业的医疗要求、对建设周期更快的要求、降低建设与运行成本的要求,最终目的是提高获得感和人性化的要求。
满足多专业的医疗需求
综合性医院包罗万象、内容太多,尤其是医院验收时,严格意义是不允许缺项,这就需要建设方和承建方从设计开始进行多学科的沟通,而不是仅仅仰仗于设计院。
各型医疗设备的安装使用要求,手术室、影像科、检验科、病理科、肿瘤放射治疗等医技科室的规范建设和发展需要,医用气体、医用水的专项设备和使用需求等等。
现在要把信息化要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因而就有为信息化建设预留各类数字化基础的智能化建设需求。
对建设周期更快的要求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医疗服务能力发展的矛盾,促使各新建医院要加快建设,尽早补齐区域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短板。同时,为了保证资金的持续、快速投入,也需要我们加快速度把项目完成。
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的要求
公立医院改革要求,由政府承担医院建设投入,医院建设规划要尽可能降低政府投资。综合性医院更多的是体现公益性,为满足医院可持续发展对节能降耗和人力资源节约的管理要求,医院要多方面着手降低运行成本。
满足患者和职工对基础设施的人性化要求
为提升医院整体的体验感,我们要做到对医院环境的改善,对服务流程的再造。投资越大,对诊疗环境、医生工作环境的布局可能更到位,但是成本很高,这也是需要管理者必须做好的地方。
公立综合医院建设普遍存在的痛点
综合医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工程统筹实施要求高,基础专业和专项工程相互交织,多专业团队难协调步调一致,极易造成工期滞后及拆改浪费。
本区域设计单位普遍对大型综合医院设计经验不足,设计不懂医疗,医疗不懂设计,蓝图绘制难以一蹴而就。尤其是在贵州,我们没有专业的卫生设计院,我们往往仰仗于上海北京,没有办法本土化带来了很多问题。
院方统筹管理经验不足,医院缺少专职、专业的工程管理团队。出资方投入与医院期望有差距,政府的建设投入与医院期望目标往往存在较大差距。现代医院管理与传统习惯理念的冲撞,旧有思维对新理念实施的局限和抵触。
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建设全过程管理的体会
我们医院由政府委托平台公司全权代建,设计方面是由天津设计院&贵大设计院来做整体设计,施工总包是中建四局六公司,我们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则是由必赢56net入口智能提供服务,他们给了我们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设计阶段注重各类意见采集和专业融合。在医院建设中,要高度重视院感专家的专业作用,把医院感染防控的理念贯穿建设始终。尤其是重症监护室、消毒供应室、层流病房等重点科室的设计和建设。注重融合医疗和建筑专业,引导各医疗专业与设计建设团队良好互动,使医疗与建筑专业深度融合,促使我院专业团队建设在与设计单位的交流中迅速成长。注重人性化需求的体现,体现对患者的友好,提升医护人员的空间感受和场所认同感,满足受众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社会需求等因素,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和职工幸福感。
整体功能板块布局与流线设计:复合医疗街理念应用,将住院楼、医技科室、急诊科、门诊有序串联,各版块既独立又互联。人流通过门厅导诊分流,进入二级等候流程,实现门诊公共空间的有序交流和诊室的私密需求。医务人员通过各科室独立的出入口进入办公空间,使患者和医护能够有效的分流,互不干扰。住院楼有独立的出入口,也与门诊医疗街连通,既方便门诊患者办理入院,也方便外来住院及探视人群办理相关手续。
交通设计遵循的理念:主要的垂直交通电梯设置在医疗街,利于疏导人流,开阔的厅级空间对有益于患者视觉导向,同时避免人员穿插造成互相感染等问题。各科室板块有独立的疏散楼梯,满足消防疏散,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医技科室与门诊科室水平对应,有利于患者在水平空间解决就医需求,遵循就医流线最短化原则。
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的协作便利性:针对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的协作便利性,设置两科室在门诊3楼,向上为各专科住院病房,向下为血透中心,通过短距离的水平和垂直流向,有利于住院患者转移,避免与其他功能板块穿插。
标准病区平面设计:医护人员通过专用电梯直接进入独立办公区域,患者通过住院楼的中央交通厅进入病区,标本和配液通过物流小车往返护士站和医技科室,污物通过污物暂存间再由专用电梯进入地下污物转运站,再由运输车辆经院区污物出口送出。实现病患、医护、物流、洁污等多种流程互相交织又相对隔离。
通过采光穹顶的设计,将自然光线引入建筑内部,使整个空间明朗,节约照明用电。这也是结合了本地的特点,贵州酷暑寒冬的时间很短,一般这两个期都不会跨越一个月。更多的时间只需要送新风。
病区设计思路:走廊灯光照明度柔和,每个病房前均设计一个筒灯,方便夜间指引作用,地面采用暖色调地胶,配合墙面的浅咖色洁净板饰面及沿墙体的无障碍扶手,米黄色的基调配合柔和的灯光能给人温暖的感觉,避免患者住院期间形成冰冷感及压迫感。
标识导向设计:医疗功能区域组织复杂,人流量大,标识导向遵循简明性、连续性、规律性、统一性、可视性、温馨性的原则,整体设计简单易懂,指向明确。
要想建智慧型医院,还是要根据自己医院的情况逐步到位,不要一次完整到位。这需要智慧、理念的改变,只有这样才可能有行为的改变。另外不要把一切仰仗智慧来管理,有时候我们发现问题,仅仅寄希望于智慧体系。我们作为管理者,如果我们每一项系统都要去上线,结果是很智慧,但是一切也可能会变得不人性化,一切变得很机械。
智慧医院可以从管理上给我们提升,也可以从刚性的规定上规范我们医务工作者医疗行为,包括对过度医疗进行管控,都极有价值。数据的及时反馈,也可以提升我们患者的医疗安全保障。智慧医疗最终的目的是让老百姓看病能够体会到医院的便捷、医院水平的高低、医院的处理问题的及时性,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最后我想有一点体会,认知、互信、协同是关键。一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相结合认知,既要对标一流的前沿标准,也要立足医院实际量力而行,不要盲目地追求高大上。二是尊重专业与取长补短相结合的互信,既要坚持医疗的专业性,也要汲取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三是职责明确与敢于担当相结合的协同,院方既要遵守各方职责定位,也要积极主导协调、主动作为。
谢谢大家!